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,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,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丝瓜,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久久

<xmp id="tuvdy">
  • <u id="tuvdy"></u>

  • <progress id="tuvdy"></progress>
    <var id="tuvdy"><track id="tuvdy"><ins id="tuvdy"></ins></track></var>
    1. <u id="tuvdy"><small id="tuvdy"></small></u>
      直通屏山|福建|時評|大學城|臺海|娛樂|體育|國內|國際|專題|網事|福州|廈門|莆田|泉州|漳州|龍巖|寧德|南平|三明
      您所在的位置:東南網 > 西岸時評> 時政觀察 > 正文

      《立法法》修訂,如何度過過渡期

      2015-03-09 16:03:27?李曉鵬?來源:錢江晚報  責任編輯:孫勁貞   我來說兩句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昨天下午,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聽取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。今年的全國兩會之所以備受關注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審議修訂《立法法》,這也是該法律頒布實施15年來首次進行修訂。

      《立法法》是規(guī)范立法行為的法律,是定法之法,也就是說,國家有關立法的活動,都應該按照立法法的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而法律本身,則是社會治理的規(guī)范和依據。從這個意義上想想看,就應當形成常識:立法法是落實“依法治國”原則的國之重器,所以需要人代會予以審議、表決,彰顯其重要性。

      去年下半年,在全球油價一路下跌的時候,發(fā)改委卻接二連三提高燃油稅,引人關注。后來人們知道,發(fā)改委的決定是有法律授權的,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于1984年和1985年曾經兩次授權國務院立法,因此從程序上和法律上,是挑不出毛病的。然而這一折騰,確認了人們對“稅收法定”這一原則的認知,所以在今年全國人大第一場新聞發(fā)布會上,有記者就問出了這一尖銳問題。

      傅瑩回答,稅收法定原則的落實,也已經在這次立法法的修訂范圍之內,如果獲得通過,將最終于2020年之前,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。目前,我國有18個稅種,然而根據之前的授權,只有個人所得稅、企業(yè)所得稅和車船稅由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開征,其他稅種,均由國務院以暫行條例的形式開征,不僅稅種占了大頭,稅收收入更是占到70%。

      應該看到,按照現代治理的要求說,中國還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。傳統(tǒng)文明很古老,但對于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,卻還很年輕。在現代國家治理的過程中,稅收體制的建立至關重要,不是一蹴而就的,歐美國家,這個過程長達數百年。對于我們來說,必然有一個實踐先行、而后法律確認的過程。

      然而,暫行條例必然是暫行的,不可能永久暫行下去,需要有個法律認可的過程,否則依法治國的原則就無法體現,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也就無從談起。而從現實來看,一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體,也到了把“稅收法治”的原則從文字變?yōu)楝F實的時候了。

    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,現代稅收體制的確立,也不是一紙法律通過之后就會立刻變成現實的。稅種是否需要調整,有沒有需要合并的,有沒有需要新設的,稅率是否需要調整,都需要花較長時間,在“稅收法定”的原則下,經過充分論證、討論,并在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確認下逐步明晰,因此,將“稅收法定”原則的最終落實年限定為2020年,應當是恰當的。

      然而,需要指出的是,這5年的過渡期,應當是按照“依法治國”的精神,逐步實現“稅收法定”的落實期,是“有權不可任性”的實踐期,絕不是部門利益“有權不用,過期作廢”的突擊期。人們已經見過太多在某項政策到期之前,或是某個官員在任期將近之前的各種突擊:突擊消費、突擊提撥、突擊執(zhí)法……絕不希望在落實“稅收法定”之前,再看到類似突擊調整的場景。

      要預防這種“有權任性”的事兒,還是要回到法治的軌道上。正如傅瑩在3月4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(fā)布會上所強調的那樣,以公民的福祉為前提,任何決策,條例也好、規(guī)定也好,只要沒有上位法律、法規(guī)依據的,就不能減損公民權利,也不能隨意增加公民的義務。

      舊制度的廢止,到新制度的確定,都有一個類似的過渡期。這樣的過渡期,考驗的不僅僅是依法治國的原則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實,還關系到權力自我限制的高尚品格。這對于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建立,至關重要。

      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
      心情版
      相關評論
      今日熱詞
      更多>>福建今日重點
      更多>>國際國內熱點
      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站地圖 | 網站公告 |
      國新辦發(fā)函[2001]232號 閩ICP備案號(閩ICP備05022042號)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〔2019〕3630-217號
    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    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      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     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